台灣智慧網

異位性皮膚炎紅、腫、癢

現在位置:首頁 > 異位性皮膚炎紅、腫、癢

異位性皮膚炎是1種慢性與反覆發作的疾病,不論成人或幼童,具有過敏體質就容易發生,好發族群同時常有氣喘與過敏性鼻炎,全球約5%至20%孩童會受到影響,患者90%在5歲前就會出現病症,並且幼童患者25%以上,會反覆發作到成年;異位性皮膚炎台灣盛行率約8%至10%上下。

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,皮膚摸起來會有點粗糙,冬季時容易搔癢難忍受,好發在臉頰、手、腳、皮膚皺摺等處,搔癢是最常見的症狀,也經常發生紅腫與脫皮,嚴重可能會有水泡、滲膿、結痂等現象,特別在關節部位,很容易因抓搔引起紅疹,有時會有滲液出現。

異位性皮膚炎是多因子疾病 搔抓皮膚加重病症

異位性皮膚炎是多因子疾病,發病原因包含遺傳基因、環境、皮膚屏障損壞、與免疫系統反應;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相較一般人,皮膚角質層非常薄,組成也相較鬆散有縫隙,除了皮膚水份容易向外散失,病菌與過敏原也能輕易穿透角質層,觸碰到皮膚內部,引發過敏相關反應。

當過敏原或病菌接觸到免疫細胞,身體免疫力就會啟動,釋放出發炎物質,病兆處就會出現紅腫,也會感覺到搔癢,如果用指甲去抓,皮膚角質損害也就更嚴重,當表皮層屏障出現缺損,過敏原與病菌就更容易侵入人體,免疫細胞反應就更劇烈,皮膚病灶加重也就更癢,就開始長期負面循環。

異位性皮膚炎患者,洗澡後與皮膚感到搔癢時,應該馬上為皮膚保溼,洗澡時可以加一些油脂物質在浴缸內,讓皮膚可以有一層薄膜,洗完澡可以用毛巾輕輕壓,不要用力擦,以免破壞皮膚表面脂質,並洗澡時間不要太長,水溫也要適中,不要因天氣冷水溫特別加高,當然也不能太低。


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

 

近視雷射